家具与建材

投稿

慧乐居> 快讯 >正文

全国首条万吨级 PHA 生产线竣工交付,助力生物可降解材料产业腾飞

2025年05月12日09:16 来源:慧正资讯

近日,由中国化学十六化建承建的微琪年产3万吨合成生物PHA可降解材料项目(一期)通过竣工验收,这一里程碑事件标志着全国首条万吨级PHA生产线正式交付。该项目的成功交付,成功解决了PHA产品长期面临的“卡脖子”难题,推动国家生物可降解材料产业实现了从跟跑到领跑的重大跨越。

项目概况

微琪生物年产3万吨合成生物PHA可降解材料项目总投资10.5亿元,占地约200亩,总建筑面积约60000平方米。项目于2024年5月正式动工,选址于湖北省首个合成生物园区——宜昌市猇亭区的湖北合成生物产业园。该产业园具备良好的产业基础和配套设施,为宜昌在合成生物产业领域抢占制高点提供了有力支撑。

项目分两期建设,一期建设年产10000吨PHA生产装置,二期建设年产20000吨PHA生产装置。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发酵车间、提取车间、干燥车间、原材料及成品仓库,同时配套建设公用工程及研发办公综合体。通过建设一条PHA综合生产线,该项目可用于生产上百种不同种类及功能的PHA,年产能最终达3万吨。值得一提的是,该项目是国内拟建产能中规模最大的PHA产线,也是世界第三大PHA产线,在全球生物可降解材料产业中占据重要地位。

项目意义

突破“卡脖子”技术,推动产业跨越发展

长期以来,PHA产品的生产技术被国外少数企业垄断,我国在该领域面临着技术瓶颈和供应短缺的问题。微琪生物PHA项目依托我国自主研发的嗜盐菌合成生物学技术,联合全球第二大酵母生产企业——安琪酵母的225吨发酵罐资源,成功实现了万吨级生产线的建设和投产。这一突破不仅填补了国内在大规模PHA生产技术上的空白,更推动了我国生物可降解材料产业从跟跑国际水平向引领全球发展的跨越,提升了我国在该领域的国际竞争力。

助力“双碳”战略,减少白色塑料污染

PHA作为一种“负碳级”环保材料,具备传统塑料的性能,同时兼具优异的生物相容性。它可在1至3年内完全降解为水和二氧化碳,降解速率高达传统塑料的100倍,被誉为替代塑料的“终极生物材料”。每吨PHA产品在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为-1.6吨,对于减少碳排放、助力“双碳”战略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同时,PHA材料的广泛应用将有效减少传统白色塑料的使用,极大地降低塑料污染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为解决全球塑料污染问题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案。

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绿色循环经济

该项目采用最前沿的生物发酵技术和先进的智能制造系统,规划建设集全流程自动化生产线、综合集成信息管控平台、实时协同优化的智能生产体系、精细化能效管控于一体的绿色、安全、高效的智能工厂。通过实现产能与工艺的双升级,项目大幅度降低了制造成本,加快了PHA的规模化应用。此外,项目还可进一步利用非粮生物质、有机废弃物等多种非粮碳源生产PHA材料,发展循环经济,为国家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合成生物绿色循环经济提供了成功范例。

1 - 鍓⬜湰 (2).jpg

图源:中国化学

项目前景

目前,项目的二期工程正在规划筹建中。建成后,总产能将达到3万吨,这将进一步推动原料成本从5万元/吨降至3万元,助力我国成为全球最大的PHA生产基地。同时,项目的持续推进将有助于构建从实验室到产业化的完整技术体系,为全球塑料污染治理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在市场应用方面,PHA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它可用于食品包装、纤维织物、农用地膜、医疗器械等多个领域。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和相关政策的推动,市场对PHA材料的需求将持续增长。微琪生物作为国内PHA产业的领军企业,将凭借其规模化生产优势和技术创新能力,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引领生物可降解材料市场的发展潮流。

国内PHA产业现状

目前,PHA已经实现国产化,国内主要生产企业为北京微构工场以及蓝晶微生物。北京微构工场的PHA生产基地为目前国内规模最大,其在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应用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蓝晶微生物则凭借两年五次完成总计达19亿元的B系列融资,刷新了国内一级市场同赛道企业的融资记录,展现出资本市场对其发展前景的高度认可。这些企业的发展壮大,不仅推动了国内PHA产业的快速发展,也为微琪生物等新进入者提供了良好的产业生态和发展机遇。

微琪生物年产3万吨合成生物PHA可降解材料项目(一期)的竣工交付,是我国生物可降解材料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不仅解决了长期以来的技术难题,还为推动绿色发展、实现“双碳”目标做出了积极贡献。

热门专题

慧乐居欢迎您关注中国家居产业,与我们一起共同讨论产业话题。

投稿报料及媒体合作

E-mail:luning@ibuychem.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