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广州慧正云科技有限公司 www.hzeyun.com 粤ICP备18136962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01000
2025年2月17日,通州湾江海联动开发示范区发布公告,对蓝海新材料(通州湾)有限责任公司高端聚烯烃新材料项目(重新报批)环境影响评价第一次公示。
公告显示,蓝海新材料(通州湾)有限责任公司高端聚烯烃新材料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已取得环境管理部门的批复,由于设计过程中发生重大变动,需重新报批。
百亿级项目锚定高端新材料自主化
作为中国石油体系内首个聚焦高端聚烯烃产业链的示范项目,该项目规划建设20万吨/年溶液法线性低密度聚乙烯(FDPE)、10万吨/年聚烯烃弹性体(POE)、5万吨/年乙丙橡胶及配套α-烯烃生产装置,并创新引入2000Nm³/h电解水制氢装置,构建清洁化生产体系。项目产品矩阵直指当前高度依赖进口的高端聚烯烃领域:
FDPE装置可生产溶液法LLDPE、聚乙烯弹性体(POP)等,填补国内高性能包装膜、电缆绝缘料市场空白;POE装置瞄准光伏胶膜、汽车轻量化材料需求,打破海外企业对光伏级POE的垄断;乙丙橡胶装置将提升国产化特种橡胶在密封件、高铁轨交领域的应用能力;1-己烯/1-辛烯装置则为产业链提供关键单体,破解α-烯烃“无米之炊”困境。
中石油自主技术集群“亮剑”
区别于传统炼化项目,该项目核心技术以中国石油自主研发为主,覆盖溶液聚合工艺、茂金属催化剂、α-烯烃合成等关键环节。特别是在光伏产业急需的POE领域,中石油通过创新共聚单体调控技术,成功开发1-辛烯和1-丁烯双牌号产品,可适配不同场景需求。项目投产后,预计每年可减少高端聚烯烃进口量超40万吨,显著增强我国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等产业的供应链安全性。
环评调整凸显绿色转型深意
值得关注的是,项目在推进过程中因“重大设计变动”重新报批环评,虽未披露具体细节,但结合公开信息推测,变动或与低碳工艺优化密切相关。新增的电解水制氢装置标志着中石油在绿氢耦合化工领域迈出实质性步伐——通过绿氢替代传统化石能源制氢,可降低装置碳足迹,为未来拓展绿氨、绿甲醇等碳中和产品预留接口。此外,项目选址通州湾主体港区,依托沿海深水港资源实现原料乙烯“就地吃配”、产品“江海联运”,进一步降低物流碳排放。
此前,2024年9月26日,中国石油蓝海新材料(通州湾)有限责任公司高端聚烯烃新材料项目在江苏南通通州湾沿海绿色化工拓展区正式开工。这一总投资超116亿元的重大项目,不仅是江苏省打造世界级绿色化工产业集群的关键布局,更承载着我国突破高端聚烯烃材料“卡脖子”技术、实现进口替代的战略使命。
该项目作为沿海绿色化工拓展区的先导工程,将联动周边炼化基地形成“乙烯-α-烯烃-高端聚烯烃”全产业链条,预计带动下游新材料企业投资超300亿元。据测算,项目全面达产后年产值可达180亿元,利税逾30亿元,并为南通新增约2000个高端就业岗位。
随着“双碳”战略深入推进,高端聚烯烃在风电叶片、锂电池隔膜等领域的应用需求持续爆发。中国石油蓝海新材料项目的落地,不仅标志着我国高端聚烯烃自主化进程迈出关键一步,更将重塑全球新材料产业竞争格局,为“十四五”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慧乐居欢迎您关注中国家居产业,与我们一起共同讨论产业话题。
投稿报料及媒体合作
E-mail:luning@ibuychem.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