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广州慧正云科技有限公司 www.hzeyun.com 粤ICP备18136962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01000
2月10日,浙江汇隆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宣布通过境外子公司投资5亿元,在印尼肯德尔工业园建设年产10万吨(再生着色纤维3万吨、原液着色纤维7万吨)绿色纤维项目。这一布局标志着中国纺织新材料企业以技术出海破解传统印染高污染难题,抢滩全球可持续纺织供应链的战略升级。
项目解码:技术出海锚定东南亚增长极
该项目由汇隆新材全资孙公司具体实施,规划三大核心板块:
产能规模:总投资不超过5亿元,建成后形成10万吨/年绿色纤维产能,预计年销售收入12亿元,净利润1.8亿元;
技术配置:引入全封闭废旧纺织品造粒线、智能纺丝线及加弹机组,打造从再生原料到高端纤维的闭环生产体系;
区位选择:落址全球第八大服装出口国印尼,毗邻马六甲海峡国际贸易航线,辐射东南亚6.8亿人口消费市场。
技术革命:原液着色颠覆千年印染逻辑
汇隆新材深耕的“纺前染色”技术,正在重构纺织产业链环境成本:
工艺革新:在纺丝熔体中直接添加色母粒,省去后道染色工序,减少纺织品加工环节水耗95%、能耗45%;
环保效益:每吨纤维生产可避免3.5吨废水排放,COD(化学需氧量)削减率达98%,契合欧盟《纺织战略2030》环保标准;
性能优势:通过自主开发的配方技术(持有专利127项),实现色牢度4-5级、色差ΔE≤0.5的行业领先水平。
此次印尼项目更将再生纤维产能占比提升至30%,通过回收PET瓶片、废旧纺织品再造纤维,形成“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模式。据测算,项目年均可消纳4.5万吨废旧塑料,相当于减少石油消耗7.2万桶。
战略动因:双循环下的全球化破局
汇隆新材董事长沈顺华的投资逻辑,揭示了纺织业跨国布局的深层考量:
政策红利:印尼将纺织业列为优先发展产业,外资企业可享5-10年所得税减免,工业用地价格仅为长三角地区的1/3;
成本优势:印尼制造业人工成本约300美元/月,较国内低40%,项目综合生产成本预计下降18%-22%;
市场卡位:耐克、阿迪达斯等品牌商东南亚采购占比超35%,项目达产后可满足迪卡侬等企业50公里半径供应链需求;
贸易壁垒突破:利用印尼与欧盟、东盟的自贸协定,规避欧盟碳关税(CBAM)对传统印染产品征收的20%-35%环境附加税。
行业重塑:绿色纤维催生6000亿新蓝海
全球纺织业正经历ESG驱动的供给侧改革:
需求爆发:国际品牌再生涤纶采购量年增35%,原液着色纤维价格溢价达15%-20%;
标准升级:欧盟要求2030年纺织品再生材料占比不低于40%,美国《纺织纤维产品识别法》强化环保认证;
产能东移:中国绿色纤维产能占全球58%,但海外本土化生产需求倒逼企业建立近岸供应链。
汇隆新材的印尼布局,既可通过“技术+产能”输出绑定国际品牌东南亚订单,又能以东盟为跳板进军欧美高端市场。相比国内同行海外建厂多聚焦越南、柬埔寨的路径,选择产业链更完整的印尼(纺织业占GDP 5.2%),更易获得从化纤到成衣的全链条配套支持。
中国智造出海启示录
该项目的战略价值远超产能扩张本身:
技术标准输出:将国内成熟的绿色纤维生产工艺体系复制到新兴市场,推动中国技术成为行业基准;
循环经济范式:开创“中国研发+东南亚制造+全球品牌”的碳中和供应链新模式;
风险对冲机制:构建“国内(湖州基地)+RCEP(印尼)+欧美”三角产能网络,增强国际贸易波动抗性。
随着全球时尚产业每年600万吨再生纤维缺口的持续扩大,汇隆新材的先行者优势或将重构纺织业价值分配格局——从低端加工向材料创新跃迁,从成本竞争向标准制定升级。这场始于纺丝环节的绿色革命,正为中国纺织打开“技术换市场”的出海新通路。
慧乐居欢迎您关注中国家居产业,与我们一起共同讨论产业话题。
投稿报料及媒体合作
E-mail:luning@ibuychem.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