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广州慧正云科技有限公司 www.hzeyun.com 粤ICP备18136962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01000
市场规模:分步测算防水空间,估计超过1700亿元/年
1地产端:新建+旧改+修缮,
估计整体规模1500亿元+
防水工程造价占比偏低,未来有望稳步提升。优质的防水系统可延长建筑使用寿命,增加居住体验并大量节省维修补漏成本,但我国防水工程造价占比一直偏低,约为1-2%,一般工程多为1%-1.5%,中高端项目部分可达1.5-2%,与发达国家6-7%的水平仍有较大差距(包含施工)。
防水造价占比低主因隐蔽工程不易发现品控问题。从工程端来看,即使防水设计优质,通常也会被修改以节约工程成本,如使用旧型、低标、非标产品,或者仅进行局部防水以拉低总体成本;从消费端来看,漏水问题具有一定隐蔽性,通常在 1-2 年,甚至更久才会暴露,因此消费端往往不能第一时间发现防水疏漏,从而无法规避可能带来的损失。对标发达国家防水市场发展路径,随着市场加强品质监管、消费者提升防水意识,防水造价占比有望提升。
地产防水需求与地产增量紧密关联。随着“房住不炒”等政策推进,地产端增速预期承压。但伴随“新开—施工—竣工”的传导,预计短期竣工继续回暖。
防水修缮时代已至。我国房屋渗漏率居高不下,若初始防水项目材料不良、施工不精,很容易带来后续较高的修缮成本。建筑修缮内容包括外墙翻新、屋面改造、地下室维修、电梯井抗渗、混凝土结构加固、卫生间翻新、屋面防水防腐等,改造范围广泛。根据《建筑室内渗漏修缮技术规程》,一般局部渗漏宜采用局部修复措施,大面积渗漏、影响房屋正常使用、影响建筑物结构安全与使用寿命时,应采取整体修缮措施。
将防水存量市场拆分为局部补漏修缮与小范围翻新的“小修”市场,及整体修缮的 “大修”市场:对建成期不超过 20 年的建筑而言,对屋面、地下室防水拆除重装的大范围翻修较为少见,因此主要集中在短期修缮;而较为老旧的建筑(超过20年)可能需要重装一定比例或全套屋面防水系统。
预计补漏修缮的“小修”市场可带动百亿市场空间。《房屋建筑工程质量保修办法》规定渗漏期为5年,但据中国建筑防水协会调查,国内 65%的新建房屋投入使用 1-2 年内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渗漏,需要进行补漏,而 6-8 年需进行小范围翻新。假设:(1)建筑堵漏周期为5年;(2)屋面、墙体堵漏成本为新建防水成本的 2 倍,地下室为6倍;(3)仅有部分防水面积需修缮,且各部位仅修缮一次。所以测算在修缮渗透率为20%的情况下,2022年防水修缮规模约为320亿元。
旧改催生“大修”需求。2019年全国进入老旧小区改造期,预计2025年前完成71个老旧小区改造,总计40亿平方米,2021年全年计划开工5.39万个小区(来源:住建部)。旧改催生大量屋面防水翻新需求。
2、基建端:估计整体规模200亿元+,稳定持续增长
基建有关的防水场景主要是铁路、城内交轨、地下管廊、机场等。
(1)高铁是铁路防水市场“主力”。为控制沉降、节约耕地及提高技术标准,高铁建造采用以桥梁代路的建造方法,桥梁平均占比高达 70%,远高于传统铁路。例如,根据2010年京沪高铁招标文件,全长1318千米中 80.5%为桥梁,防水工程总额为20亿元。《新时代交通强国铁路先行规划纲要》提出2035年全国目标建成7万公里高铁,平均未来每年新建成高铁2180公里。因此测算近年高铁防水市场在2019年达到峰值约130亿元。
图:中国高铁、快铁、城铁年度通车里程
(2)轨交需求持续增长。2020年全国在建轨道交通达到6797公里,其中,地铁占据83.3%,因此城轨防水主要落点在地铁。假设:【1】国内地铁建造主要使用盾构法,多使用卷材作为防水材料;【2】全国每年新开工30条地铁线路,站间平均间隔 1.5km,地下线路 平均长 25km;【3】防水工程均价为 75 元/m2;【4】地铁防水施工相对于防水材料的溢价为1.5-2倍。因此测算地铁带来每年20亿元市场空间。
(3)地下管廊市场不可忽视。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包括人工煤气、天然气、液化石油气、排水、城市集中供热、供水等管道建设,地下属性带来防水刚需。2019年我国地下管廊建设长度为2226公里,根据地下管廊工程参考价及防水材料单耗,估计总量市场规模在50亿元左右。
防水行业竞争格局:一超多强,多优轮换
1、集采&上市驱动,头部增速拉开差距
2017年后防水行业迎来上市潮、并购潮。知名防水企业多见于2000年左右成立,例如雨虹(1998年)、科顺(1996年)、卓宝(2001年)、宏源(1996年)、雨中情(2000年)等。东方雨虹最早登陆资本市场,2008年上市,凯伦、科顺分别在2017、2018年上市,三棵树2019年收购大禹防水、北新建材2019年联合重组蜀羊、禹王、金拇指防水,亚士创能2020年第一条防水卷材生产线试产。
房企集中度提高、头部房企集采比例提升、越来越多房企加入集采,是近几年最大的趋势变化,对上游材料行业产生重大影响。房地产行业集中度更早、更快,2016-2020年间Top10房企市占率从 18.7%提高到34.6%,2020年地产top30、top100集中度分别为44.6%、65.6%。房企“壮大”,对建筑材料的采购提出更高要求——更高效率、更低成本、更好品牌,分散采购无法满足,主因:(1)周期长,招标采购事项过程复杂耗时较长;(2)采购价格较高,分散采购议价优势不明显;(3)品质难保障,缺失统一采购标准导致品质参差不齐;(4)一线品牌可为销售赋能。大型房企更倾向采用成本低、品质稳定的集采模式。
从地产客户首选度看,雨虹、科顺显著领先,北新、三棵树加速发力。每年初发布的中国房地产开企业500强首选供应商名单,会综合考虑防水企业品牌、质量、价格等因素。东方雨虹首选率稳居第一,从2014年开始逐步攀升并稳定在36%的水平;科顺首选率为21%;卓宝自2018年起首选率稳步下降至6%;2019年北新并购后首选率为7%;三棵树2021年首选率为5%;雨中情近年来市场认可度提升较快,首选率从2018年的低于1%,提升到2021年的6%。龙头企业加快公开募资,加快扩产减小运输半径,提高交付能力、提高资金周转能力,在开发客户、获取订单方面优势显著。
“多优”抱团,增强实力。2021年7月,北新、科顺、凯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成立北新科顺凯伦供应链有限公司。龙头抱团共享供应链优势,赋能产业链上下游议价能力。
图:北新、科顺、凯伦供应链合作
2、跨区布局提速,尾部出清加快
“大行业、小公司”,集中度提升空间较大。受集采、疫情、原材料价格影响,行业集中度近两年持续提升。从龙头企业业绩表现来看,2016-2020年我国规模以上建筑防水材料行业营收增速维持在 5-15%区间,利润增速在 10-25%区间。而防水龙头企业营收平均增速在30-45%左右,显著优于行业,利润增速在 2017-2018 年出现低于行业的状态,主因当期原材料价格处于上行通道。
2021年地产需求下行、沥青持续高价,出清预计加快。尤其在2021年增收不增利,行业盈利状况堪忧。2021年防水行业产量增速达到18.0%,规上主营业务收入增速13.2%,两年平均增长12.8%。但利润总额连续8个月负增长,2021年整体下滑 2.04%,两年平均增长7.22%,2021年行业应收账款增长28.6%。
防水企业多从区域出发,迈向全国。东方雨虹生产基地遍布最广,通过35个生产基地覆盖全国;科顺在全国共有10个生产基地,由广东向外辐射,主要基地分布在南方;凯伦6个生产基地中,2个在江苏;三棵树从福建起家,在北方布置较多;雨中情主要在西北、华东布局。随着防水龙头全国扩张加速,中小企业生存空间继续被挤压。
3、小 B+非房,新一轮渠道布局开启
直面地产寒冬,供给端更加谨慎。2021 年“三道红线”为地产扩张按下暂停键,2022年信用收紧、地产供需两端双降,房企持续缩表,上游供应商提高警惕,重新评估应收风险敞口,严选客户、控制发货、重心回款。而回款健康的小B渠道,以及资金相对安全的非房领域,备受企业关注,成为新的必争之地。
新一轮布局开启。本地经销商具备客户资源、资金实力,是专业分销的重要一环。地产三道红线以来,材料企业加速经销商布局,例如科顺股份2020年底拥有1700多家经销商,2018-2019年的规模为近600亿元、超过600亿元、超过1000亿元,2021年目标为重点经销商达到2000家(2021年9月已实现)。凯伦股份2020年底已与500家经销商合作,未来两年计划扩大到1000家。
如前所述,2021年局部补漏修缮与小范围翻新的“小修”市场、及整体修缮的“大修”市 场合计带来防水材料空间660亿元+/年,基建市场200亿元+,合计超过800亿元,规模与传统住宅、商业地产相近,不容小觑。此外,“十四五”期间还有保障房增量。为方便区分,将以上市场统称为“非房”。非房市场大部分订单偏离散,但毛利率与回款质量更高,更重要的是发挥经销商的资源实力,与小B业务相对应。
文章来源于网络,如发布内容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以便修改或立即删除该。
慧乐居欢迎您关注中国家居产业,与我们一起共同讨论产业话题。
投稿报料及媒体合作
E-mail:luning@ibuychem.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