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具与建材

投稿

慧乐居> 观察 >正文

“3.15”丨荣归于己,企业自身的维权正在成为新趋势

2023年03月16日18:03 来源:慧聪防水网
慧正资讯:

一年一度的“3.15”再次到来

今天

已经是第41个国际消费者权益日

对于防水行业来讲

这不仅是一次展示,更多的是一种责任

诸多防水企业都在今天

发出了属于自己的“3.15”强音

防水行业的

“3·15

今年的3.15对于防水行业来讲注定不会是平凡的一年,上到《质量强国建设纲要》、《建筑与市政工程防水通用规范》、下到市场需求扩容。2022年的“国抽”尚未发布,但是2021年产品不合格率创3年“新高”的惊人数据都是一把悬挂在头顶的利剑。

防水行业一直以来因为其门槛较低,所以导致假冒伪劣、非标低标产品横行、低价无序竞争的肆虐,致使建筑渗漏率居高不下。当然,近年来虽然以东方雨虹“不做一平米非标”为带领,诸多防水龙头开始宣传自身的质量以及清理非标产品,让防水行业的形象逐渐开始转变。但治标并非治本,无论是建筑本身的成本,还是防水的重要作用,最终影响都会转嫁到消费者的身上。随时出现的假冒伪劣产品消耗的不光是消费者对于防水企业的耐心,同时也影响着防水行业整个的信誉问题。正应了一句老话,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假冒伪劣产品的出现,对公众和社会造成了太大的伤害与影响,很可能会让人对整个行业失去信心。

诸如2022年5月26日,南通市崇川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执法人员根据举报线索对当事人仓库进行突击检查。现场发现仓库内堆放标注注册商标“CKS科顺®”的三款防水卷材共计1678卷”等等“抱大腿”“傍名牌”“以假乱真”的现象不胜枚举。这些产品的曝光,一方面削弱了企业在行业中的突出形象,另一方面也造成了行业公信力的下降。看到如此多的假冒伪劣产品,实在令人震惊,不知有多少此类产品流入市场。

那么我们就不得不面对一个问题:恰逢防水新规将要发布,一场有望席卷整个防水行业的“大清洗”即将出现在这个节骨眼上,整个行业都需要重新思考一下,是否需要重新定义低门槛?

防水企业的

“3.15”

其实对于如今大家耳熟能详的诸多防水头部企业来讲,“质量”“绿色”“环保”已经是刻入企业骨子里、产品中的必然要求。并且面对着越来越内卷的高质量防水产品,作为头部企业的压力就更大了。相比于产品价格来讲、更优的质量以及更好的技术成为了头部企业的竞争力所在。一个防水头部企业,之所以能被大众记住,除了因为他们的良好服务以及高新技术,更多的是产品质量和诚信经营的结果,如果他们欺骗了消费者,那么再响亮的品牌,也会被人唾弃。

如果因为一些不该有的谣言而元气大伤,这不仅是一场闹剧,更是对行业信心的打击。所以除了需要宣传自身的质量保证,更多的是防水企业自身的“维权”。

那么防水企业,应该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呢?

1:提供“说明书”。做为防水产品,除了质量之外,第一点就是施工。正所谓“三分材料,七分施工,十分保护”。如果产品的质量好,但是因为错误的施工导致产品出现问题,这得不偿失。所以防水企业应该在toC端尽可能详细的提供产品的说明和施工方法,让客户更加正确的适用产品,避免因为施工错误衍生出的问题。同时对于toB端也要明确施工时候需要明确何时需要检测和质控,何时需要更新设备等。同时,也要对自己的产品进行一定的安全监管。只有将这些事情都处理好了,才能够保证产品在使用的时候,能够起到很好的效果。不仅能够保证后续的施工问题减少,同时能够更好的树立一个良好服务的品牌形象。

2:自设“防火墙”。“傍大腿”“放品牌”等等事件是许多假冒伪劣企业喜欢应用的手段。这种时候一旦假冒伪劣产品出现错误,其损伤的并不是假企业的利益,而是真企业的名誉。所以企业更应该关注自身品牌的“仿品”或“仿商标”,更多地明确自身产品的独立性和真实性,确保和仿品分开,让消费者能够明确“真假”。这就需要企业对于市场的关注,同时对于自身品牌和产品的宣传也是必不可少的一步。

3:明确“生产线”。很多产品在生产的时候,都会涉及到很多行业的规定,这个时候就要充分了解国家和行业的相关规定和政策,合法运营,不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同时也要明确自身的权益,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确保安全,才能保证产品的正常生产和品牌的稳定发展。

热门专题

慧乐居欢迎您关注中国家居产业,与我们一起共同讨论产业话题。

投稿报料及媒体合作

E-mail:luning@ibuychem.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