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具与建材

投稿

慧乐居> 房地产 >正文

盛松成:房地产需求端调控可适度继续放松

2022年04月11日19:58 来源:中新经纬

慧正资讯:作者 盛松成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学与金融学教授、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原司长

中国将2022年GDP增速目标设定在5.5%左右。在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下,实现这一高基数上的中高速增长,需要付出艰苦努力。而最近的疫情形势如同一场“倒春寒”,给正在“爬坡过坎”的中国经济带来考验,实现全年经济增长目标更须努力。

疫情使原本逐渐恢复的经济受到新的影响,因需求修复和预期改善都需要时间,其影响可能延续至整个上半年。且由于这次疫情在核心城市暴发,疫情影响的外溢效应会比较明显,应高度关注经济薄弱环节,稳就业、保民生、促消费。政策上,应继续从需求端合理放松房地产调控,并将基建投资作为稳增长的重要抓手;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货币政策目前宜更注重数量型工具的使用。

经济企稳向好受疫情反弹影响

2022年前2个月,中国经济持续稳定恢复,生产、需求较快增长,就业、物价总体稳定,主要经济指标好于预期。2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上升0.1个百分点至50.2;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升至51.6,服务业、建筑业景气度均有回升。消费也明显好转。今年1—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6.7%,比2021年12月份加快5.0个百分点,比2021年两年平均增速加快2.8个百分点。从投资看,今年1—2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12.2%,比2021年两年平均增速加快8.3个百分点。其中,房地产投资增速已由负转正,基建投资和制造业投资增速较高。我国今年前两个月贸易顺差1159.6亿美元,较去年同期扩大19.5%。

但经济企稳向好的进程受到疫情反弹影响。为应对疫情,各地普遍采取全员核酸检测、区域管控、减少人员流动等措施,经济运行也将承受较大压力。3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降至49.5、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降为48.4,双双跌破荣枯线,分别低于上月0.7和3.2个百分点。受疫情直接影响,非制造业景气指数下降幅度更大。同时,疫情对制造业的影响也不容小觑。从制造业PMI细分指数可以看出,疫情影响导致人员到岗不足,交货周期延长,物流运输不畅,制造业供应链稳定受到一定程度影响。

需重视疫情影响的外溢效应

疫情对一季度经济的影响也会比较大。从目前防疫形势看,疫情对经济的影响不会仅仅停留在3月。以上海为例,封控已经延续到了4月份。全面排查后的动态管理期间,经济依然受到疫情防控的诸多限制。即使4月中下旬经济逐步恢复,疫情的次生影响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拖累5、6月份的经济增长。失去的消费,尤其是服务消费,很难弥补。不少小微企业、工商个体户面临生存考验。

还要看到疫情影响的外溢效应。上海、深圳作为长三角和珠三角的核心城市,是我国内外循环的重要枢纽,经济影响甚广。与当年武汉疫情相比,最近一轮疫情波及面更广,叠加市场主体预期转弱,其经济影响不可小觑。但积极的一面是,已经积累的抗疫经验使政策应对更加成熟。因此,应尽快控制疫情发展,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实现全年经济发展目标任务。

房地产需求端调控可适度继续放松

今年前两个月固定资产投资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由负转正,增速为3.7%,已经有较为明显的改善。

目前,在“房住不炒”政策主基调下,中国房地产调控的主要目标有三个:一是防风险,即防止房企之间的风险传染,以及房地产向金融的风险扩散;二是满足刚性和改善性需求;三是保持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发展,以防拖累经济。

但当前疫情或将导致建安费用下降,进而影响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初步估算,仅建安费用一项就可能造成3月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3.66%。而3月是一季度房地产开发投资的主要月度,2016—2021年(不包括2020年)3月的房地产开发投资占一季度的比例平均为49.09%。按此计算,今年一季度房地产开发投资可能比正常水平下降1.80%左右。同时,疫情或对房地产销售也带来影响,并影响行业预期。此外,二季度大量房企美元债到期,成为又一个风险点。

因此,当前缓解房企在疫情影响下陡增的现金流压力,继续从需求端边际放松是现实的举措。各地应灵活把握因城施策和全国统一政策的平衡,以不增加行业风险为底线,在缓解疫情影响的同时巩固已经取得的调控成果。

目前,各地政策仍在调整,整体看来是在适度放松并体现了因城施策的精神。但热点城市政策放松仍须谨慎。要谨防2020年疫情过后市场迅速过热的局面再度出现。自2021年9月政策调整开始,房企拿地和居民购房都在向热点区域转移,可能推高热点区域的潜在风险。而在人口流动难以逆转背景下,三四线城市则需要更多从供给端入手。

基建投资仍是稳增长的重要抓手

与制造业和房地产投资相比,基建投资受到疫情影响相对较小,只是局部地区的施工进度延误,不会面临前两者订单下降、现金流受阻等困境。因此,在疫情影响下,基建投资扮演的角色将更为重要。

据计算,2021年基建投资固定资本形成占当年GDP(不变价)的比例至少为8.39%。在不考虑乘数效应(基建投资拉动就业、收入和消费等)的情况下,基建投资增速每提高1个百分点,将至少带动GDP增速提升0.08个百分点。

2022年,中国开展基础设施投资的资金较为充裕。早在2021年12月份财政部就已提前下达2022年1.46万亿元专项债额度。今年全年专项债额度为3.65万亿元,与去年持平。地方债发行也明显加快.此外,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6400亿元(去年为6100亿元),以扩大有效投资。同时,目前中国基建投资有不少项目储备,人均基础设施资本存量只有发达国家的20%-30%,且城乡、区域发展差距仍然较大,农村人均公共设施投入仅为城镇的五分之一左右。可以说,今年将是中国的“基建大年”。

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减税降费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要求,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总体来看,今年财政政策的部署强调更加积极有为。尽管今年赤字率比去年有所下调,拟按2.8%左右安排,这有利于增强财政可持续性,但财政对实体经济支持的力度并未减弱。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增加约1.5万亿元,规模近9.8万亿元,比去年增长18%,为多年来最大增幅。由于疫情影响较大,财政政策援企纾困、兜底民生的作用突出,应加快落实。

其中,减税降费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2022年减税降费的规模从去年的1.1万亿元提高至2.5万亿元,增加了1倍多。值得一提的是,2.5万亿元资金中,留抵退税约1.5万亿元。应加快落实退税资金全部直达企业,对企业现金流给予直接支持。现金流改善有助于企业克服当前困难,焕发生机,增加投资。

货币政策目前宜更注重数量型工具、积极配合财政政策

2022年,货币政策总体基调是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发挥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为实体经济提供有力支持。2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同比增长9.2%,狭义货币供应量M1余额同比增长4.7%,M1增速比上月末高6.6个百分点,M2与M1增速的剪刀差明显收窄,这表明企业流动性增强。从信贷看,2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197.89万亿元,同比增长11.4%。从外部环境看,短期内美国加息对我国货币政策实施产生的影响有限,但随着美联储后续加息与缩表的启动,中美货币政策背离加大,会带来中美利差的进一步缩小。因此,总体而言,目前中国货币政策宜更注重数量型工具的使用,以避免美国货币政策的转变对中国影响。

从资金量上看,金融机构超额准备金率和商业银行的贷存比,是衡量金融体系流动性松紧的两个重要指标。超准率2021年底为2%,比前年同期低0.2个百分点。接下来还应关注今年一季度超准率的情况。商业银行的贷存比总体处于上升趋势,2022年2月份的最新数据为82.9%。而从资金价格看,2月份同业拆借和质押式回购加权平均利率均为2.06%,分别比上月高0.05个和0.02个百分点。以上数据表明,目前我国金融体系流动性并不宽裕。同时,2月份中国CPI同比增速仅为0.9%,要实现全年3%左右的通胀目标,亦为实施较为宽松的宏观经济政策留下空间。

总而言之,疫情对全年GDP增速目标实现的影响不容小觑。但政策应对已更加成熟和积极。经过努力,全年GDP增速目标的实现完全可期。

热门专题

慧乐居欢迎您关注中国家居产业,与我们一起共同讨论产业话题。

投稿报料及媒体合作

E-mail:luning@ibuychem.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