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广州慧正云科技有限公司 www.hzeyun.com 粤ICP备18136962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01000
慧正资讯: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在国家应急管理体系中,应急物资保障体系是基础,也是关键,同时还需要有应急救灾人员储备和组织动员能力,以及必要的应急通道、空间保障等。在传统的国家储备体系中,主要包括粮食储备、战略物资储备、能源储备和应急救灾物资储备等。其中,能源储备直接关系到国家能源供应安全,在我国油气对外依存度偏高的情况下,国内国际上的一些突发事件都有可能引发能源供应危机。这次新冠肺炎疫情也对能源安全供应保障能力敲响了警钟。这些年来,在推进能源领域改革开放过程中,能源安全问题虽然始终得到高度重视,但是对能源安全的定义却越来越广泛。其实,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来说,狭义的能源安全更重要,即在极端情况下的能源应急保障能力,这与正常情景下的市场供需关系无关。
当今世界,能源安全问题已不再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事,供应安全与需求安全相互依赖、相互制衡,资源国、进口国、石油公司相互协同,形成了紧密的安全链条,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影响全局。纵观世界各国,所谓的能源自主或独立都是相对的,没有哪个国家可以脱离国际市场或其他国家而实现能源自主或独立。同样,增强我国能源(特别是油气)自主保障能力,也不可能脱离国际市场。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石油进口国还是出口国,都需要拥有足够的储备能力,以应对国际市场的剧烈波动。特别是进口国,更需要建立强大的国家储备能力,以应对可能的国际油气供应中断。
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初第一次石油危机爆发之后,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就开始建立石油战略储备体系,国际能源总署(IEA)规定各成员国有义务保有相当于90天净进口量的石油储备,各成员国实际建立的石油储备普遍超过IEA规定的最低限。2001年,我国明确提出要建立石油战略储备,并规划从2003年起,用15年时间,分三期完成油库等硬件设施建设,到2018年可存油6600万~6800万吨。按照国家统计局公开发布的数据,到2017年年中,我国实际建成了9个国家石油储备基地,储备原油3773万吨。同时,以大型国企为主、以中小型企业为辅,建立了一定规模的商业储备能力,但总体能力远低于国际能源署的安全标准。天然气储备则刚刚起步,各类储运设施建设严重滞后于天然气市场发展,形成两头高、中间低的“哑铃式”格局,不利于在重大公共危机事件期间保障能源供给安全。
作为石油和天然气进口大国,我们应当把对油气储运设施的投资摆到与国内油气勘探开发投资同等重要的位置,扩大应急石油储备能力建设,推进天然气应急储备库建设,进一步完善国家能源应急储备体系。尤其是在国家实施油气管网分离之后,必须妥善解决好储备设施建设投资来源及产供储销责任体系问题,切实提升国家油气战略安全保障供应能力。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推动油气储备库建设也是稳增长、稳就业的现实选择。初步测算,建设4000万吨储备能力约需500多亿元投资,可拉动GDP增长超过1300亿元,增加就业人员约45万人。
值得注意的是,在国家推进“新基建”的进程中,5G、大数据、工业互联网和物联网等现代技术,可以有效应用于能源应急保障体系,为能源收储、调度、配备等应急管理系统提供数字化手段,全面提升智能化运营水平。
慧乐居欢迎您关注中国家居产业,与我们一起共同讨论产业话题。
投稿报料及媒体合作
E-mail:luning@ibuychem.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