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广州慧正云科技有限公司 www.hzeyun.com 粤ICP备18136962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01000
慧正资讯:7月10日,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的附属公司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就渤海湾、北部湾、南黄海和苏北盆地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共涉及双方探矿权19个、总面积约2.69万平方公里。
在合作框架协议下,双方同时还签署了渤海湾盆地、苏北盆地和南黄海盆地、北部湾盆地联合研究协议。这标志着继东海油气联合勘探开发后,双方在油气勘探开发领域的合作掀开新的篇章。
而在此之前的7月8日,中国石油集团和中国石化集团在北京签署国内区块联合研究协议。在签约仪式上,中国石油股份公司副总裁兼勘探与生产分公司总经理李鹭光与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油田勘探开发事业部主任孙焕泉代表双方签署联合研究框架协议。
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公司、塔里木油田公司、西南油气田公司与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西北油田分公司、江汉油田分公司相关负责人分别代表双方签订盆地联合研究协议。此次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在准噶尔、塔里木、四川三大富油气盆地开展联合研究,涉及矿权区块81个,面积超过30万平方公里,是我国陆相油气储量上产的主战场,勘探开发前景广阔。
作为在国内油气领域深耕多年,曾经的竞争对手,缘何在近期密集签署合作框架协议、联合研究框架协议?其中有何深度背景?有何长远意义?
合作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需要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油气的需求不断攀升。中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提供的数据表明,2018年,中国油气消费继续快速增长,继2017年成为世界最大原油进口国之后,又超过日本成为世界最大的天然气进口国。全年石油净进口量4.4亿吨,同比增长11%,原油对外依存度达到70.9%;天然气进口量1254亿立方米,同比增长31.7%,对外依存度升至45.3%。预计2019年,中国油气对外依存度还将继续上升,能源安全已经成为国家不容小觑的大问题。
但现实是,受国内原油资源禀赋条件限制,和前几年低油价下高成本资源经济效益欠佳、上游投资不足等影响,我国原油产量自2015年以来持续下降。
即便是2018年,在国家批示下,“三桶油”都加大了勘探开发力度,但是去年我国原油产量也只有1.89亿吨,与年度原油历史最高产量2亿吨有差距,与我国年度表观消费需求量6.25亿吨更是相去甚远。
为了遏制原油产量下滑势头,今年三大石油公司均在2019年工作会议上提出了自己的奋斗目标,表示要加大勘探开发力度,将增大油气资源储备作为首要任务。
尽管各油气生产企业加大了投资力度,但由于建产需要一定周期,油气产量回升并非立竿见影;在我国油气勘探区域地质条件和地表条件日趋复杂、老油区“双高”问题突出、非常规油气开发尚有技术瓶颈的情况下,原油产量重上2亿吨依然压力巨大;油价冲高回落,油气生产效益与成本难控,油气生产企业的新时期高质量发展在震荡起伏的油价环境下挑战重重;全国自然保护地与已有油气探矿权、采矿权重叠区块共占总矿权数的26%,全国生态红线和自然保护区的退出将影响1100万吨油气当量的油气供应,对国内石油稳产、天然气上产带来了较大影响,若这些硬指标得不到妥善解决,油气上产压力将越来越大。
基于油气上产的压力,“三桶油”此次推动的在陆上、海上合作协议的签订,无疑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举措。
中石油总经理张伟在合作协议签订仪式上表示,联合研究协议的签订,是双方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大力提升勘探开发力度、加强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等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贯彻中央关于深化国企改革决策部署和“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推进落实国家能源局加强油气区块勘探开发“中—中”合作的具体要求,是在油气上游领域开展的先期合作。
中石化总经理马永生表示,中石油、中石化共同承担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政治责任,签署联合研究协议,标志着双方油气矿区合作进入新阶段,是推动国内上游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此次双方强强联合,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做出重大贡献。
合作是推动石油行业进步的需要
多年来,“三桶油”虽然都在油气行业深耕,但是工作领域和重点不同。中石油重点在陆上开采油气,生产油气当量排名第一;中海油重点在海洋勘探开发,中石化生产油气当量排名靠后,但侧重点是炼油化工。虽然工作侧重点不同,但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责任相同。
从勘探开发的实际看,中石油与中石化在陆上,中石化与中海油在海上,其勘探区块相邻或交织。
以中石油和中石化本次联合研究的范围来说,涉及面积超过30万平方公里的准噶尔、塔里木、四川三大富油气盆地,这三大盆地是我国陆相油气储量上产的主战场,勘探开发前景广阔。
近年来,中石油在准噶尔盆地四棵树凹陷和阜康-东道海子凹陷及周缘、塔里木盆地顺北及周缘、四川盆地川东地区等4个重点区域勘探取得多项重要进展,资源潜力巨大,中石化在相邻矿权区内也取得一系列重要勘探开发成果。
通过开展联合研究,将全面拓展双方技术交流与合作,实现资料共享、技术共享、成果共享、经验共享,借鉴对方优势实现互补整合,进一步深化对重点勘探领域与目标的认识,促进双方快速勘探与高效开发。
从中石化和中海油签订的合作协议来看,双方合作海洋区域油气资源丰富、勘探程度较低,是油气勘探开发的重点领域。按照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在三年内通过联合研究、联合勘探、设施共享的方式在不同海域进行合作。按照联合研究协议,双方将在渤海湾盆地的黄河口凹陷、青东凹陷、渤东凹陷,北部湾盆地的涠西南凹陷和徐闻地区、苏北盆地的盐城和海安凹陷、南黄海盆地东部地区进行资料共享,开展创新性联合研究。
中石化和中海油表示,将充分把握这次合作机遇,通过资料共享、技术共享、成果共享、设施共享,加大联合研究攻关力度,加快海上油气增储上产步伐,推动我国海上油气勘探开发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从“三桶油”合作及研究的内容分析,其目的首先在于加大勘探开发力度,提升油气产量,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其次来说,合作以及研究的项目和领域,都属于有潜力的新区域,有待于理论和认识上的突破,有待于勘探开发新技术上的突破。尤其是非常规油气作为我国今后提升油气增量的主要区域,致密油、致密气、页岩油、页岩气、煤层气等领域的产量目前已达国内油气总产量的22%,今后上产前景更加广阔。
但是,非常规领域目前国内石油企业的勘探开发成本很高,如果没有国家支持补贴,基本处于“赔本赚吆喝”的状态。因此来说,非常规领域的勘探开发,要摆脱国内地质条件、技术条件的困难,实现高效开发,效益开发,就必须在技术上实现大的突破,才能大幅度降低成本,提升效益,才能让非常规油气成为提升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保障。
而“三桶油”的联合研究、深度合作,实现资料共享、技术共享、成果共享、设施共享,无异于推动着石油行业的快速进步和高质量发展,这对于石油行业赶上或者超越世界先进水平有着深远的意义。这既是国家能源安全的需要,也是中国石油行业发展的需要。曾经的“各自为战、单打独斗”式的“独行”,今后应该成为合作式的“众行”,因为独行虽快,但不能远,只有合力合作,互相携手扶持,方能让石油化工行业行稳致远。
03
合作是抵御外来竞争压力的需要
今年6月3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发布了《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19年版)》和《自由贸易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19年版)》,取消了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限于合资、合作的限制。
在此之前,外国石油公司在中国参与的油气上游勘探开发须与“三桶油”合作,且多为技术难度颇大的项目。如雪佛龙、BP、道达尔、壳牌等在中国境内合资合作油气勘探开发上败走麦城、铩羽而归的项目相对较多,比较成功的典型案例就是中石油在长北和苏里格南的天然气开发合作上,被中石油誉为合作典范。其它诸多项目合作要么不顺利,外资无奈退出;要么合作效果不突出,无功而返。
究其原因,有外资公司对中国地质条件不了解、技术手段不匹配,也有双方合作管理理念上的冲突,方式方法上的冲突,导致外资石油巨头“水土不服”,无奈之下只有退出。
而国家前不久颁布的《外商投资法》以及两部委出台的《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19年版)》和《自由贸易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19年版)》,给国际石油巨头无疑打开了方便之门。国家对外商投资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中国市场更为平等地向外商开放,一些外商之前所面对的隐形障碍被消除,外资今后可以在中国油气勘探开发领域大展身手。
外资石油巨头有望进一步进军中国市场,让一度被舆论炒作是垄断企业的“三桶油”倍感压力。面对外资进入,市场之间的竞争、勘探区块的竞争,技术的竞争,以及成本和效益的竞争,将会让“三桶油”曾经的“内斗”转变为“外战”。
而“三桶油”近期频繁进行的联合研究和合作,不能不说有潜在应对外资石油巨头的因素。面对外来竞争压力,单打独斗容易被逐个击破,而共同合作强身健体一致对外,方是上策,才能共同来迎接挑战,推动国内石油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慧乐居欢迎您关注中国家居产业,与我们一起共同讨论产业话题。
投稿报料及媒体合作
E-mail:luning@ibuychem.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