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广州慧正云科技有限公司 www.hzeyun.com 粤ICP备18136962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01000
油价跳崖是被推翻的第一块多米诺骨牌,其衍生效应包括乙烯原料石脑油价格的下降。乙烯成本的大幅下降,又使得其下游主要产品——聚烯烃形成了价格空间,成本优势大于煤、气资源,支撑起乙烯链产品良好的盈利,终结了连续多年的全行业亏损。可以说,成本优势助力聚烯烃成功反转。聚烯烃板块成也油价,败也油价。
成本优势助油制聚烯烃再占上风前几年的高油价,引发了化工行业的资源变局,煤化工、页岩气化工等新资源纷纷进入聚烯烃行业,中国聚烯烃市场迅速由供应不足转为过剩,作为乙烯裂解料的石脑油价格接近9000元/吨,与价格相对低廉的煤、气原料制乙烯形成巨大成本差。因此,自2012年初开始,国内传统石化的聚烯烃产业出现连续亏损。
煤化工已经形成现实冲击力。据长期观察行业动态的扬子石化塑料厂厂长张勇介绍,受高油价刺激而崛起的中国煤化工和丙烷脱氢正形成产能,对国内聚烯烃产业形成冲击。神华包头等国内多套煤化工装置的投产,使得易于生产的大批量聚烯烃通用料迅速形成冲击力。据统计,目前丙烷脱氢和煤化工两个新资源已经形成近千万吨的产能。2014年煤制丙烯已达326万吨,均聚塑料320万吨;2015年至2017年估计可达700万吨,并形成等量的聚烯烃产品。
资源变局引起国际原油市场份额之争。2014年下半年以来,中东产油国迅速反应,降价促销,打压以页岩气(油)为标志的新能源,引起油价暴跌。传统石化产业的成本优势再现,国内连年亏损的聚烯烃迅速反转为盈利支柱。
以扬子石化为例,2015年,扬子石化乙烯装置满负荷运行,年产乙烯82万吨,创下历史新高,并支撑其下游7条聚烯烃生产线满负荷运行。
连年亏损的扬子石化的状态转变是行业的一个缩影。传统聚烯烃产业尤其是乙烯链产品,在2015年打了翻身仗,扭亏为盈。
差别化战略
尽管油价持续低位徘徊,改善了传统聚烯烃行业的利润状况,然而由于煤、气价格的长期低迷,这种成本的降低仍未上升为成本优势。近年来大力发展的中国煤化工,其突飞猛进的产能扩张对于传统聚烯烃企业来说仍是强劲的竞争对手。煤制烯烃企业所生产的通用料进入市场,引发了国内聚烯烃板块的变动,迫使石化企业调整产品结构,应对竞争。
近年来,煤化工装置大量投产,生产的产品以均聚为主,共聚相对较少,导致均聚供应井喷式增加,价格快速下跌。尽管共聚受均聚影响价格下跌,但货源供应的有限使共聚价格下跌幅度远小于均聚价格下跌幅度。
自2014年以来,国内石化企业大多主动实施与煤化工的产品差别化策略。如扬子石化为了规避国内煤化工形成产能后大量推出的通用塑料,避免同质化竞争,放弃了曾经年产10万吨双向拉伸薄膜料F1002,转产共聚产品、专用料和新产品,这些更有技术含量的产品比例达到56%,高于50%的考核指标。
据测算,2015年扬子石化100.5万吨聚烯烃产品全产全销,共聚聚烯烃产品比均聚产品价格高出1000元至1500元。通过差别化策略,扬子石化实现增效1.21亿元,列中国石化合成树脂板块第三,助力企业终结连年亏损的局面。
然而,差别化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扬子石化塑料厂厂长张勇认为,未来煤化工装置稳定运行后,将从均聚走向共聚,对国内聚烯烃产品冲击将是全方位的,到时产品差别化将是一个动态的概念。
多元化产品
避免产能过剩带来的恶性竞争,还有一条道路就是追求产品的个性化和多元化。产能过剩时代的企业生存和发展不仅取决于产品成本,更重要的是能否满足用户要求,形成对市场的控制。
大宗通用商品的价格近年来一再下跌,产能过剩已经渗入石化行业的方方面面。除了跟踪研判市场走势,及时调整产品结构,传统石化企业还必须主动出击,另谋出路,根据客户需求研发定制高端产品。在某些领域,点对点供求关系时代到来。扬子石化研究院塑料加工应用中心主任徐振明认为,显化产品个性才能形成真正的竞争优势。
扬子石化的拳头产品氯化聚乙烯基础料就是应客户要求开发的,形成了10个牌号年产10万吨规模。近年来细分市场,开发了可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的氯化聚乙烯基础料超细粉;与山东某用户联合开发酸相法工艺,其间没有废水排出,成功助力该企业实现产业升级,符合国家环保规定,目前已经形成每月2000吨商品量,满足其环保升级需要。联合北化院、华东销售分公司,形成了研产销完善体系,扬子石化成为国内最大氯化聚乙烯基础料产品供应商。与多个塑料用户开成了点对点个性产品设计,其中与国内知名管材生产商金牛集团合作,不断优化和改进PPR管材料R503品质,形成超过5万吨的年稳定产量,这也是聚丙烯最赚钱的产品之一。2015年,扬子石化的这些产品实现全产全销。
研发高端技术
我国聚烯烃生产和消费市场存在着严重的结构性不平衡。“十二五”期间,我国聚乙烯的自给率不到60%;聚丙烯虽然由于产能增长迅速,对外依存度下降,但是国内聚烯烃产品高端依赖进口,中低端产能过剩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
到目前,乙烯衍生链科技创新仍被西方跨国公司引领,西方国家结构性调整针对中国指向明显,欧洲一些老旧装置正在退出,并依托其所持有的专利技术与中东产油国合资建设新产能。高端塑料生产商北欧化工和巴赛尔在中东装置已经投产,出口到中国的高端塑料大都不在欧洲产。
长期观察塑料创新的扬子石化塑料加工应用中心主任徐振明认为,中国的石化技术赶超一流之路仍将十分艰辛,我们与世界先进水平仍有十分明显的差距。例如,巴赛尔公司独家开发的聚丁烯高档管材料,其耐热性能远超目前国内广泛使用的PPR(无规共聚聚丙烯),这样的技术有钱难买。国内聚烯烃产业要谋求更好的发展,必须重视创新技术开发,加大专用料牌号研发力度,提高高端料、专用料生产比例。从未来看,真正的竞争在国门之外。
慧乐居欢迎您关注中国家居产业,与我们一起共同讨论产业话题。
投稿报料及媒体合作
E-mail:luning@ibuychem.com